瑜伽各大流派及其简介

2024-06-01 18:05:3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瑜伽各大流派及其简介本文选自《皇冠瑜伽——从身心健康到生命觉醒》在印度,没人不知道瑜伽(Yoga)这个古老的生命实践技术和哲学体系,因为瑜伽起源于印度——有大量的考古学和文献证实,印度先辈对瑜伽的练习和探索,至少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瑜伽作为印度文明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伴随着印度文明的诞生、发展一直到现在。她在印度流传了几千年,现在瑜伽文化又由印度流传到世界各个角落。传统的印度瑜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几个:1.业瑜伽(KarmaYoga又名行为瑜伽)“业(Karma)”是印度文化中产生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哲学、道德和宗教概念。可以说,整个印度各大流派的哲学和宗教学说,无一例外的都是建立在“业”这一基础概念之上的。因此,不理解“业”这一概念,就不可能理解印度的文化,以及印度的伦理、习俗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业”的涵义十分深奥而广泛,如果翻译成现代语言,“业”相当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当时或过后产生的相应的惯性力量和对这些行为产生的自动记忆。所有生物和人类的行为,在当时和过后必然产生出相应的惯性力量和记忆,这个惯性力量,就称之为“业力”。业力这种惯性力量就像是影子,如影随形地跟随着做此事的这个人。同时,业力不仅会如影随形地跟随着这个作者,而且时刻会对这个作者产生相应的作用力。如做的是好事,就会产生好的作用力,简称为“善报”。如做的是坏事,则会产生坏的作用力,简称为“恶报”。印度各大流派的哲学和宗教都是建立在——如何理解业,什么是业产生的根源与它的运作原理,如何消除那些恶业或如何培养善业,以及如何从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等基础之上的。如著名的印度正统六大哲学流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和吠檀多派,以及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无一不是建基于“业”这一印度文明核心概念之上。业瑜伽是印度正统六大哲学流派之一的“瑜伽派”哲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个主要的瑜伽修行体系,或叫修行流派。业瑜伽(行为瑜伽)将人和一切生命存在的行为划分为身体行为、语言行为和心理(意识)行为三大范畴。这三种行为均可形成三种相关的持续不灭的力量,即“业力”。身体行为形成的业力,称之为“身业(BodilyKarma)”;语言行为形成的业力,称之为“口业(VerbalKarma)”;心理(意识)行为形成的业力,称之为“意业(MentaKarma)”。无论是身业,口业,还是意业,这些业的力量非常持久,它们将会在以后时间里反过来作用到作业者自身。业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和作业者在行为(作业)时的用力大小是成正比的。依传统的印度文化观念,这些业不仅会在此生如影随形地跟随和作用于作业者,它们在没有得到有效的化解前提下,还会一直跟随到此作业者的下一生,以及很多生,一直到这些业被清楚地认识到并有效地化解后,业力才会彻底消逝。如果我们在道德上做出了某种不良行为,将会产生一些对我们自身有害的作用力。业瑜伽强调,我们在身、语、意的所有行为中,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觉知,清楚地知道我们身、语、意每个细微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将会给予我们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如果我们做了某种不符合道德和真理的行为,那么我们必须尽快地做一些相反的行为来消除和化解这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和作用。业瑜伽认为,行为是人生的根本特征,但我们却时常在行为中迷失自己的本性。这是因为我们被此生甚至多生来积聚的各种业力牵引着,不能自主,不能由我们的智慧和理性来主导我们的言行。因此行为瑜伽倡导我们必须在一切生活和社会的行为中,始终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务必时刻做到对我们所有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予以高度清醒的认识。通过在行为中对自己心灵和精神的深入觉知,如此则可不断地觉知和洞察出人生的和生命的本质,最终达到完全的觉知——开悟,并由开悟而达到对人生终极目的的实现,即生命的解脱。在修行业瑜伽的初期(甚至贯穿于整个修行过程中),极力提倡苦行。即通过各种身心主动受苦的方式来消除和化解我们多生来积压的“恶业”——因为它们是障碍我们不得解脱、不得开悟最直接的原因。如长期禁饮食、禁性欲、禁睡眠、禁言语或祼体生活于极热、极寒的环境下等。通过这些方式以期达到净化身心、磨炼意志、消除业障和升华品德等。除此之外,业瑜伽(行为瑜伽)没有具体的修行方式,她不要求人们做一些具体的姿势、动作或呼吸方法等,而是把整个人生、整个生活、整个人类活动过程(身体的、语言的和精神的),以及整个自然界和宇宙的活动过程,一律视为修行的过程,也即觉知的过程。在此修行过程中,即在这些行为过程中,不断深入地觉知出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对错,并通过全身心地投入进扬善祛恶,维护理性等与身、语、意相关的行为中去,努力培养这种觉知进一步地深入,一直达到最后的觉知:开悟。同时伴随着由开悟必然而来的生命的终极解脱。行为瑜伽非常强调“行动”——认为实行一寸比空说十丈有用得多。故此派瑜伽力倡“人生不可在空谈中虚度,而是在行动中体证与实现”。在行动中、在实践中来实现自己、升华自己、开发自己和最终超越自己、自己。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业瑜伽十分强调修行者的参与意识,参与进自己身心的一切活动,更要参与进整个社会、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去,将这种参与视之为“修行”的过程。在这些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业瑜伽更强调要对这些过程始终保持一种超脱的、冷静的观照意识,即“觉知”。一般人仅仅是生活,而一名业瑜伽的修行者,不仅是生活,同时,还要对生活始终保持着超脱而冷静的“觉知(观照)”。这就是一名业瑜伽修行者与一般人之间的根本差别。所以,业瑜伽在强调参与的同时,也同样强调修行者要时常一个人独处,在高度宁静和超脱的状态中,反思此前自己或他们或整个人类在身、语、意这三个领域的一切行为,并在这些持续的反省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观照和觉知能力,以及理解和洞察能力。提倡苦行或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参与,以及时刻保持着对参与和行为中的身、语意的深度而超然的觉知(观照)等,是此派瑜伽的特色和要领。2.巴克提瑜伽(BhaktYoga又名奉爱瑜伽)人类有两种基本:一种是对内、对自身;另一种是对外、对他人。“对内的”的过程和结果是不断地加深自我,强化自私;“对外的”的过程和结果是不断地加深无我,强化无私。“自我”和“理性”都是人类先天即有的。但它们却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的双方。自我的强度和理性的弱度是成正比的。反之亦然。自我来自人的生物本能;理性来自人的精神本能,或叫生命本能。如果用西方观点来看,“自我”来自地上,来自魔鬼;“理性”来自天上,来自上帝。如果用儒家观点来看,“自我”来自物欲,来自动物;“理性”来自于天性(天命之谓性),来自于天道(天行健)。说人有两种,那只是从这个的指向上来划分的。是根据指向内、指向自我;还是指向外、指向无我来区分的。其实这是同一种。也就是说,人类只有一种生存的,只是这个的指向不同。在很多人那里,这个的两个指向同时存在。但在另一些人那里,这个生存的则以某一个指向为主。而多数人的指向是对内的,是指向自我的。只有较少部分的人,才自觉地把自己的始终指 向无我和无私。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指向无我和无私呢?因为,只有在真正的无 我、无私中,才能开启我们先天即有的理性,这个理性的开启将会为我们带来真正 的智慧和解脱。所以,为了这个真正的智慧和解脱,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瑜伽修行 方式——巴克提瑜伽,又名奉爱瑜伽或虔诚瑜伽。 奉爱瑜伽是一种十分强调把我们的指向外在、指向他人、指向无我,十分强 调奉献和爱心的瑜伽流派。修行者的原动力来自于自己心灵中那些涌动的和对 神(或神性)的无我之爱。通过祈祷、礼拜和各种象征性仪式以及大量的社会慈善活 动,奉爱瑜伽的追随者们将自己奉献给神,奉献给爱,奉献给一切人类的事 业。奉爱瑜伽认为,神就是无我和无私的大爱。爱就是神,神就是爱。除此之外,这 个世上没有神。人是缺少或压抑了大爱的神。神是张扬和实现了大爱的人。 所以奉爱瑜伽的追随者们把自己转化成一团永不息灭的大爱之火。始终沉浸于 大爱之中,将自己与神(或内在的神性)融合为一。同时,追随者们在这团大爱之 火中,借助从大爱中升起的力量和智慧,一步一步地消除和转化自己与他人拥有的 各种烦恼、愚昧、疾病、业力、自私和任何形式的死亡。此时,你不再是你,神不再是 神。你和神一起化作成了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大爱。 不仅印度教、教和穆斯林这几个世界性的宗教,其修行方式主要是通过奉 爱瑜伽来获得解脱和证悟,所有的宗教都把奉爱瑜伽作为自己的信徒们消除烦恼、 愚昧、疾病、业力、自私和任何形式的死亡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获得生命解脱 和实现人生终极关怀的核心途径之一。从这个角度上讲,所有的宗教实践都属于奉 爱瑜伽的实践。以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称所有的宗教实践都是广义上的“奉爱瑜伽”。 但奉爱瑜伽本身不是一门宗教。奉爱瑜伽可以不需要援引任何宗教教义,完全 可以在没有任何宗教教义的前提下,来实践自己奉爱的宗旨,将自己的一切行为和 动机建立在大爱之上,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大爱之中,而获得力量和智慧,达到生命 最终的解脱与开悟。 奉爱瑜伽的实践者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切行为和动机忠实地建立在无我之大 爱的基础上呢?最基本的要点就在于,他们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和人类的一切自私 和愚昧等都来自我们的“自我”。是“自我”强行驱使着我们将一切行为和动机,牢牢地 建立在个人的私利之上。但这些人不知道,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在背后驱动它的是 动物性的本能。更具体地说,是源自生物本能的“自我”。这种本能,这个“自我”,其本 质是虚幻的、黑暗的、堕落的、非理性的、非自由的。它像一个无底黑洞,使我们在这 个黑洞中,越走越深,越走越沉沦。如此下去,必将引发一系列的精神和生理上的 紊乱和畸变,而进一步地引发各种身心疾病。或者说,只要我们不自觉地被这种激 情引向自我、引向自私,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和行为疾病。由疾病再进一 步引发的结果,必然是更多更深的别的疾患。社会和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虚假、欺骗、 堕落、无聊、荒诞、自大与愚昧等,其根源无一例外的都是“不由自主地将我们与生俱 来的指向了自我和自私”而引发出来的。 奉爱瑜伽的实践者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能做那个看似非常真实,实则十分 虚幻的“自我”的奴隶;深刻地认识到,“自我”是人类所可能拥有的最大的也是最顽固 的一个“幻觉”。这个幻觉必须在持续不断的加强无我中,在持续不断的奉爱中,才能 慢慢地被进一步认识清楚,并走出它的束缚而获得我们同样是生而即有的理性和智 慧,从而获得生命的彻悟与解脱。奉爱瑜伽实践者认为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为这 个无处不在的“自我”——这一人类最大的幻觉所进行的各种辩护与歌颂。他们清楚地 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无我”的,智慧和生命的只能在无私中显现。如果我们足 够理性和智慧,或在已经获得理性和智慧的导师的教导下,查遍我们精神和肉体的 所有角落,我们也不会找到“自我”存在的一点点根据和理由——因为“自我”从其本质 上而言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虚幻。 奉爱瑜伽告诉我们,既然我们的生命本质是“无我”的。那么,我们紧接着要做的 就是,时刻提防着以自私和自恋为主要特征的“自我”这一幻觉所牵引和控制。那么, 再下一步,我们就会觉知到,既然我们生命的本质是“无我”的。那么,毫无必要地去 压抑我们的——爱的,奉献的。而是把我们的无私大爱尽情地释放出 来,让它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南和一切行为的动机,并忠实地实践它。 忠实地去实践我们的爱和奉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虔诚。人在自我的笼罩和 控制下是不可能彻底做到虔诚的。自我让我们无理由地自大和虚伪。一个自大的人, 一个虚伪的人,怎么可能同时又是一个虔诚的人呢?虔诚不是对某个权威的虔诚, 不是对某个神的虔诚。虔诚就是虔诚——虔诚是一个人在进入到开放、无我、理性、智 慧和大爱后的身心呈现出来的自然状态。反过来说,只有真正的虔诚,才能使我们 真正地达到生命的开放、无我、理性、智慧和大爱。 虔诚是需要修行的。因为我们在自己的自我,或从别人的自我幻化出来的各种 各样的虚伪、欺骗、堕落与愚昧的笼罩中生活的太久了,以至于我们无一例外地成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