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寺求学: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七)

2024-07-13 14:48: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那烂陀寺求学: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七)玄奘渡过恒河,经过了憍赏弥国(今印度柯萨姆地区),抵达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尼泊尔-印度交界处),瞻仰释迦牟尼的诞生的水池。

  在此之前,东晋求法僧法显曾经来到过这里。等到玄奘抵达,释迦牟尼出生的池水依旧温润滑腻。在拘尸那揭罗国(今印度北部戈拉克普尔东面的卡西亚地区),他瞻仰了释迦牟尼寂灭之地--婆罗大林。

  随后,玄奘又瞻仰了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初说法的波罗尼斯国的鹿野苑(今印度瓦拉西纳)。相比于南北朝时代,这里更华丽壮观。寺庙中有一个佛像在做出转的手势,以纪念释迦牟尼在此地初转。西南部还有一座阿育王时期所建的达曼克塔,用材相当光滑细润。

  直到近代,印度和西方的考古专家才根据玄奘的记载找到鹿野苑的遗址,并掘出了阿育王石柱上的四狮柱头和佛陀初转像。其中四狮柱头还成为了今天印度的国家象征。

  最终,玄奘来到了佛祖长期生活、传道的摩揭陀国故地(今比哈尔邦南部巴特纳地区)。佛陀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的大部时光,佛教历史上的四次集经大会有二次在此举行。因此,这里不仅是所有佛心中的圣地,也有法显拜访过的王舍城、竹林精舍。到玄奘访问的时代,还是有众多寺庙和僧人。

  经过不信佛法的君王的破坏,佛祖顿悟的那棵菩提树已只剩下四五丈。虽然冬夏季四季常青,宝光环绕,早已不复当年之盛。其他的遗迹总体上夕盛今衰。心向往之的精神故乡凋敝如斯,玄奘不禁担心,自己真的能在这里了却心愿吗?

  在佛祖涅槃之地附近,玄奘看到了两尊半埋入土的观音雕像,不禁放声大哭:佛成道时,不知飘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何深重。在佛法昌明的时代,自己没能与佛祖同世。如今佛法衰败,我才来到这里,自己的业障何其深重!

  附近的其他僧人听闻哭声,不禁一道潸然泪下。一路上佛法衰败的景象,敦促着玄奘在日后砥砺精进,潜心钻研佛法。

  好在玄奘到来时,作为印度佛教最高学府的那烂陀寺依旧繁荣。该寺院位于今日拉查基尔的巴拉贡村,有历代君王的扩建和捐赠,恰好对应名字的本义--“无穷无尽的施舍”。

  这里的亭台楼阁美轮美奂,豪华程度堪比宫殿,让僧众们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为保证僧人能专心于学术,国王还安排了200户人家为寺庙提供粳米和酥乳。这让学者们可以不问尘世,专心致力于佛法,也是日后《西游记》中的西天原型。此外,玄奘注意到这里盛产一种甜美的白色沙粒,也就是后来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的调味品--白砂糖。

  那烂陀的高僧戒贤法师认为,玄奘就是文殊菩萨在梦里指派给他的学徒。听闻素有美名的玄奘到访,整个寺庙沸腾了起来。寺中派出了200多位僧人和2000多个世俗长老,举着华盖、捧着鲜花前来迎接玄奘。大家围绕着玄奘欢喜赞叹,用梵文吟诵各种美好的诗句来赞颂玄奘。

  此外,戒贤法师为玄奘冒九死一生的艰险、为追求真理而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他已年逾百岁、很少讲学,却破例为玄奘精心讲授了大乘佛教中的经典《瑜伽师地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玄奘因过人的天赋和学术积累,迅速成为寺庙中排名前十的“十德”之一。不仅可以乘坐大象出行,而且每天享受足够量的大米和香料等供奉。最重要的是,为了防止玄奘受到打扰,寺庙免除了所以日常事务,让他有充分的时间学习。

  按照现代的科目划分,戒贤法师除了给玄奘讲授《瑜伽师地论》,还学习了相当于梵语语言学、文学、逻辑学,以及部分印度教经典。他在这种衣食无忧的环境下安心学习了5年之久。

  直到回国前夕,玄奘还应师父邀请,在那烂陀寺回应各种挑战。眼看“顺世外道”对那烂陀寺发起无礼刁难,为避免让同门的印度师生难堪或者蒙羞,玄奘便以外国人的身份主动应战。

  后来,戒日王又遣使来请玄奘参加辩论。其中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642年,而且是由戒日王专为他在首都曲女城主持召开。这次极为隆重,戒日王邀请了十八国的国王莅临听法。同时召集了东、西、南、北、中五印度沙门三千余人、婆罗门及外道二千多人前来参加辩论。

  大会仪式开始后,玄奘法师登上富丽堂皇的论坛宝座。戒日王恭请法师为论主,称扬大乘教义。经过十八天舌战,没有一人敢对玄奘的理论提出异议。玄奘法师终于得到了大、小乘佛的一致推崇,大乘尊他为“大乘天”。

  哪怕是上与他辩论最激烈的小乘,也不得不折服在其脚下,尊他为“解脱天”。和求法之路上取得的各种辩经胜利相比,这次的胜利无疑是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