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摄影展里看“小康”

2024-05-07 06:16:3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国际摄影展里看“小康”2017年10月10日,59岁的妇女主任靳秀英为大家展示瑜伽“战士三式”体式。受访者赵占南供图

  新华社太原9月26日电(记者解园、洪慕瑄)暮秋时节,一场小雪初霁,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一位头戴蓝色头巾的农村妇女手臂、躯干和一条腿与地面平行,单脚站在田垄旁的树下,向村民们展示瑜伽动作“战士三式”。

  照片的拍摄者叫赵占南。自从2017年发现这个“瑜伽村”后,她就着了迷,在之后的四年里,她每个月都会来这里,用相机记录着村庄发生的点滴变化。

  玉狗梁村位于河北省张北县,是个国家级贫困村。常年来,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中70%以上都是留守老人。因为生活习惯等原因,不少人都疾病缠身。

  2011年3月14日,受访者徐旻昊到计渡村的第一天拍摄到的在建的省道S211。受访者徐旻昊供图

  2016年,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卢文震来到玉狗梁村担任。在看到不少老人深受病痛折磨后,他深深地意识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村民们的健康状况呢?

  在走家串户中,卢文震观察到老人们在炕上长时间盘腿而坐的情景,这让他想到了瑜伽。为了让大家接受这种新鲜事物,他还将农村生活中拉风箱、割麦子、摇轱辘等动作融入瑜伽中,独创了一套乡村瑜伽健身操。

  照片中的主人公靳秀英原本饱受风湿性关节炎折磨,一久站就会疼痛难忍,在卢文震和女儿的劝说下,将信将疑的她开始练习瑜伽。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三个月下来,风湿病痛减轻了很多。尝到甜头的她开始在村里积极推广瑜伽,让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加入练习。

  渐渐地,死寂沉闷的村庄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机,73岁能做“头手倒立”的老爷子、73岁能劈叉的老奶奶……他们都成了摄影师镜头下鲜活的人物。

  就这样,原来孤苦病弱的老人们变得积极健康、朝气蓬勃,在当地扶贫队的帮扶下,全村贫困率也从建档立卡伊始时的55.5%降到了去年的0.04%,昔日的贫困村成了“中国瑜伽第一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重要的历史节点,展现巨大社会变革之下个体的细节,让观者感同身受,是我们举办这场摄影展的目的。”《我们的村庄》策展人赵青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本届平遥摄影大展上,除了用镜头记录个体命运变迁的摄影师外,还有人奔赴乡村一线,亲身投入到这场历史变革之中。摄影,成了他们记录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离玉狗梁村展区不远处的计渡村展区,一组村庄道路的对比图成为观众的焦点。第一张照片是正在施工的S211省道,第二张则是道路贯通后村庄欣欣向荣的景象,两张照片分别摄于2011年和2020年。

  “10年了,虽然在2013年就结束了任期,但只要有空就会回去,看看乡亲们过得怎么样。”照片的拍摄者徐旻昊说。

  2011年,徐旻昊代表《安徽日报》赴望江县计渡村担任。进村第一天,她看到村里第一条水泥路省道S211正在修建,便用相机定格下了这一画面。

  “当时不知道两年时间里能做些什么,但至少可以拍一组照片,记录下村庄发生的变化。”徐旻昊回忆道。

  她的镜头中,一条条沥青铺设的“村村通”修建起来;随着水泥路的修建,货车将电线杆等大型设施运进村,将蜂蜜、棉花等运出村;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赤小豆,并以合作社的形式推广电商模式,收入大大提高。

  “小康生活并不只是物质条件的改善,身体健康、精神风貌、生态文明等方面都要跟着一起进步。”徐旻昊说。

  两年时间内,她将先进的知识、设施和理念带入原本闭塞的小村:她开办计渡讲堂,邀请专家介绍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向村民讲授如何做电商;发现村里男生们将自制的篮筐放在树上打篮球后,她经由报社向当地体育局申请篮球架等设施;为了培养村民的阅读习惯,她将农家书屋搬到了人流量更大的村卫生所。

  任期结束后,徐旻昊依然会定期回到村庄。每每看到村里的变化,她都感到很欣慰:昔日空旷的水泥地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村民们开始走出屋子,交流黄梅戏、跳广场舞;村子土地开始流转,便于机械化耕种;更多年轻人走出村庄,到县城学习、打工……

  赵青说,无论是暮秋时节练习瑜伽的老人,还是穿村而过的省道,展区中的一张张照片都十分优美动人,展现出美丽环境中百姓在外界帮助和带动下为小康生活努力奋斗的态度与实践。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艰巨而伟大的事业。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向观众展现出新时代下农村中不断凸显的小康元素。”赵青说。

搜索